黔江区政府:www.qianjiang.gov.cn
黔江区政府网是由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主办,黔江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的集政务公开、办事服务、互动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政府门户网站,黔江区网上政务发布中心、公众信息服务中心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也是黔江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黔江区政府网目前设置有概况、资讯、信息公开、办事、投资、旅游、文化、微博、论坛等主要栏目,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传、展示重庆市黔江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政务信息公开服务、政府办事服务和参政监督服务。
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清新黔江欢迎您。
黔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和重庆市东南部中心,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是国市定位的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之一和渝东南中心城市。幅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街道,户籍人口56万,少数民族人口占74.6%,城市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25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17%。2020年上半年GDP108.1亿元、增长0.1%,成功“扭负转正”。
黔江,承“丹兴厚土”千年古韵。东汉建安六年始置丹兴县,迄今1800多年。巴楚文化交汇于此,土家苗汉共生共荣,拥有全市唯一民族博物馆、民族歌舞团,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红三军入渝的首站,原红三军政委万涛的故乡,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熠熠生辉,鲜活纯正“红色基因”赓续相传,至诚至信“天理良心”名传于世,“宁愿苦干、不愿苦熬”“黔江精神”享誉全国。
黔江,展“绿水青山”如诗画卷。拥有国家4A级景区8个,濯水景区创5A通过明察、芭拉胡景区创5A启动、三塘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项目开工,“50A”全景黔江加快构建,精心打造武陵山旅游集散中心,2019年游客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突破3000万、160亿元。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美丽如画,“一强二美三新”幸福大美乡村美不胜收。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保持在350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5%,荣膺“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 “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等称号。
黔江,集“近悦远来”幸福生活。拥有渝东南唯有的2所高校、唯一的三甲医院和武陵山区最大的民营医院,在建西部医学中心渝东南副中心,教育、医疗、金融、海关等中心功能完备,辐射周边、服务四邻800余万人。苦干一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历史性摘掉国家贫困区县“帽子”,群众认可度96.87%,是全国首批“贫困县摘帽案例研究”样本区县。全面小康整体实现程度97.2%、列全市第四。成为全市唯一连续两次荣获“长安杯”的区县,群众安全感指数99.6%。
黔江,汇“厚积薄发”腾飞之势。拥有渝东南首个百亿级特色工业园区,材料、纺织、环保、食品“四大产业园”提质发展,“6+1”现代工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黔江·北京智库、5个国家级“双创”平台、启迪(黔江)科技城引领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稳居渝东南首位,市级高新区有望年底摘牌。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发起成立武陵山旅游发展联盟,积极筹建武陵山绿色银行,联动4省市71个县市区全力构建区域协作共同体。
黔江,踏“大道致远”奋进征程。“一机场一普铁一动车两高速”实现“铁、公、机”联运,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开工,黔江机场航线增至15条,“7干线2站场”铁路网和“1环6射”高速公路网加快构建,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初步成型。对标世界银行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海关+口岸+通道+保税区”综合开放平台加快构筑。享有西部大开发、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政策叠加优势,形成融资、用地、制度交易等低成本洼地。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黔江区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紧扣“一中心一枢纽三区三地”发展目标,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深化 “八项行动计划”,纵深推进“工业强区、旅游大区、城市靓区”建设,“强己”建中心、“利他”促融合,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新发展优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建成渝东南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
历史沿革
【建置前史】黔江早在60万年前“人猿揖别”后就有人类祖先活动的痕迹,其文明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在夏朝属梁州,商周(含春秋战国)为古濮国、巴国属地,秦属巴郡南部地区,首次实现境内各民族人民大融合。西汉沿袭,至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在梁州巴郡置涪陵县(治所今彭水自治县郁山镇,辖今酉秀黔彭诸县和贵州东北部),这是黔江地域置县的开始。元封五年,改梁州为益州,属益州刺史部。
【东汉置县】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涪陵县分为涪陵、永(万)宁、汉葭、丹兴(因为盛产硃砂、水银而命名)4县,属涪陵郡,迄今已有1812年的单独建置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沿用丹兴县名,县治一直在楠木坪(今城东街道南海城居委)。其间由于战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拥兵自保,中央政权失控200余年,致使郡县形同虚设。北周保定四年(565),涪陵郡少数民族首领田思鹤以全郡之地归顺中央王朝,在彭水置奉州(北周建德三年改名黔州)、丹兴(今黔江)置庸州、恩施置亭州,庸州辖丹兴县,州、县治所均设在县坝老场,黔江历史上两级机构(州、县)首度并存。隋开皇五年(585)易丹兴县为石城县,仍属庸州,由于开皇末年在今酉阳、秀山区域设婺川县,使石城县地域相对狭窄,在隋大业三年(607),废庸州,并省石城县入彭水县,隶黔州。
【唐初名黔】唐朝武德元年(618),复置石城县,治所移至无慈城(今县坝老鹰关),属黔州。不久改黔州为黔中郡,管辖彭水(今彭水汉葭镇)、洪杜(今酉阳龚滩镇)、洋水(今彭水龙洋)、永(万)宁(今武隆江口镇)和石城5县,唐贞观四年(630),治所迁回楠木坪,唐天宝元年(742),因石城县南部的万就(足)、鹿角等地连接黔江(今乌江),所以更名黔江县。五代和宋朝前期属黔州,南宋绍定元年(1228)黔州升为绍庆府,黔江县隶属于绍庆府,到明清时期属重庆府。其间,明洪武五年(1372)被并入彭水县,十一年(1378)设立黔江守御千户所,十四年(1381)复置黔江县,再次出现两级机构(所、县)并存的情况。清雍正四年(1726)称黔江厅,十二年(1734)升为黔彭直隶厅,厅治设在黔江,辖黔江、彭水2县,后增辖酉阳县。清乾隆元年(1736)因“改土归流”而废厅复县,属于酉阳直隶州,此后一直沿用黔江县名。
中华民国成立后黔江属川东道,1927年起先后属于四川省省长公署和四川省政府,1935年后属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酉阳专署)。1945年10月设立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绥署驻黔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黔江县属四川省涪陵专(地)区(1950~1952年属酉阳专区),1983年11月14日批准撤销黔江县,设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8年设立四川省黔江地区,1998年改置重庆市黔江开发区,黔江第三次出现两级机构(地、县)并存。2000年6月,撤销重庆市黔江开发区、黔江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行政正厅(局)级。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黔江区介于东经108°28′~108°56′、北纬29°04′~29°52′之间,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90公里,幅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360.3万亩),像翡翠玉梭,镶嵌在武陵山脉西翼,东北、西北与湖北咸丰县、利川市相邻,南及酉阳,西抵彭水。
黔江城位于区境中偏东北部渝鄂、渝湘公路交点上,以大众广场为轴心(广场中心点海拔592.1m,东经108°46′01.8″、北纬29°32′10.4″),东为中共黔江区委、区政协办公楼(城西街道行署街919号),西为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办公楼(城西街道行署街759号),西北距重庆主城250公里,东至湖北恩施162公里,南离湖南吉首367公里。册山河、城北河在城西沙坝交汇注入黔江河,将主城区分割为东、南、西三个片区。在城市东进战略中,黔江主城与正阳工业园区、舟白航空港、青杠拓展区形成“一城四组团”格局。
地质地貌
【地质】黔江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南西段鄂西渝东褶皱带,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有震旦纪至白垩纪的沉积,也有奥陶纪到第四纪的化石遗存。地处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小南海),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湾、青岗坪、筲箕滩至石家河,全长56公里,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
【地貌】黔江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六岭五槽”地貌,平坝星落其间。山地占全区幅员面积的90%,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切割深;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无明显条状带。山顶标高一般在700~1000米,切割深度一般在400~600米,属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体有17条,是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全区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占幅员面积的4.04%,1001~1400米的地区占17.18%,700~1000米的地区占59.9%,700米以下的地区占19.49%,丘陵面积小,主要分布在阿蓬江两岸以及G319沿线,海拔一般为400~600米,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正阳丘陵是最大的丘陵(65.75平方公里);平坝海拔低,人口稠密,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水稻、小麦、油菜、柑橘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马喇湖平坝是最大的平坝(海拔804米,面积4.62平方公里)。灰千梁子主峰为全区最高点,海拔1938.5米,黑溪河与文汇河交汇处的马斯口是全区最低的地方,海拔319米。
民族人口
黔江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土家族、苗族是两大主体少数民族,此外还居散着回族、蒙古族、藏族、满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东乡族、黎族、佤族、撒拉族、高山族、塔吉克族、鄂温克族、普米族、水族、畲族等24个少数民族。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区常住人口445000人,其中,汉族118840人,土家族256246人,苗族69553人,其他少数民族373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3%。
重庆市黔江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19年末户籍人口55.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28万人,乡村人口32.46万人。全年迁出人口0.42万人,迁入人口0.30万人。。
行政区划
【建国前行政区划】东汉末期,丹兴县辖今黔江、酉阳、秀山和贵州省东北部广袤地区。唐朝改为黔江县后,辖2乡18寨。到宋代,黔江辖白石、门阑、左水、永安、安乐、双洪、射营、右水、蛮塚、浴水、潛平、鹿角、万就、六保、白水、土溪、小溪、石柱、高望、木孔、东流、李昌、仆射、相阳、小村、石门、茆田、木栅、虎眼等29寨。宋元之际社会长期动乱,县境周围的唐岩、忠路、大旺、石柱、酉阳等土司不断蚕食县域,面积渐小。明永乐十一年(1413)酉阳冉土司发动“京洞之战”,灭州建峒,将势力扩张到蓬水(今阿蓬江)东南(今冯家街道桥南居委),黔江只辖5里(110户为1里)。清代有2里21乡,民国初年沿用清代里、乡名,1941年推行“新县制”,全县划分为3个指导区18乡155保1576甲,并将彭水插入黔江境内的召南乡(今白石镇凤池山、李家营一带)和黔江飞入彭水的三义乡相互划转,“川鄂各半”的大路坝全由湖北咸丰县管辖,沙子场仍由黔咸2县分辖。
【共和国时期行政区划】解放初全县5区18乡(镇),即城厢区辖三多镇和洞口、中塘二乡;册山区辖册山、新建、青冈、白土四乡;河口区辖正谊、正阳、五里、金溪四乡;石会区辖石会、黑溪、西泡、白合四乡;白石区辖召南、酸毛、黎大三乡。1950年12月,黔、酉两县调整“插花地”,互换酉阳插入黔江正谊乡的八、九、十村和黔江嵌入酉阳濯河乡的第三村,1951年6月,将县城单列为联合镇,同时从五里乡分置蓬东乡,全县为6区20乡(镇)155村。1952年7月,川东行政公署将酉阳县北部的七、八、九、十4区14乡(马喇、官庄、濯水、濯西、水市、联合、鹅池、学堂、沙石、太极、两河、龙田、犁弯、早化)划归黔江,区划增至10区34乡,版图扩充三分之一。1954年调整为97乡(镇)393村,1956年2月全县又整编成7区44乡(镇)。1958~1962年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县划为8个区52个公社522个大队3295个生产队。
1984年环城乡并入联合镇,濯水、正谊改为濯水镇和冯家镇,至此,全县有8区52乡(镇)514村3605小组。1992年撤销两河区,两河、龙田二乡组建两河镇,城北乡并入联合镇,两镇由县直管(区级镇),同时,新置马喇区辖金洞、早化、五里、小庄和马喇镇,犁弯乡划归濯水区,全县形成8区(1993年改区委为区工委)2镇48乡(镇)的格局。
2001年11月,撤区并乡建镇,全区共设城东、城南、城西3个街道,正阳、舟白、小南海、冯家、邻鄂、阿蓬江、石会、黑溪、黄溪、黎水、金溪、马喇、濯水、石家、鹅池15个镇,中塘、蓬东、沙坝、白石、杉岭、太极、水田、白土、金洞、五里、水市、新华12个乡共222村(社区),2007年濯水镇由12个村(社区)调整为9个村(社区),2009年2月,正阳、舟白、冯家3镇改设为街道,各乡政府驻地及鹅池镇政府驻地的村改设为社区,鹅池镇的治安村并入鹅池社区。2017年,增设三台山社区。2019年11月,白石、中塘、沙坝3乡改设为镇。至此,全区辖6个街道、15个镇、9个乡、219个村(社区)、1350个村(社区)民小组。
注:[在本资料中,村(社区)名称后面括号内的数字,指村(社区)民小组数]
经济概况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9.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7.1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5.78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126.47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9:33.0:55.1。民营经济增加值 126.67亿元,下降1.3%,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5.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318元,比上年增长2.1%。
年末户籍人口55.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28万人,乡村人口32.46万人。全年迁出人口0.42万人,迁入人口0.30万人。
全区常住人口48.59万人,比上年增加0.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3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1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11.07‰,死亡率6.27‰,人口自然增长率4.80‰。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02万人,比上年减少0.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0.58万人。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31.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34.9%,占工业投资的50.6%。
2019年末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1627户、44844人。已脱贫11580户、44683人(其中新脱贫729户、2570人),贫困人口减少至47户、161人(包括返贫1户、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5%。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19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16.90亿元,增长7.5%;畜牧业7.86亿元,下降5.2%;林业2.04亿元,增长7.6%;渔业0.39亿元,增长25.6%。农林牧渔服务业0.55亿元,增长10.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2.10万亩,比上年下降0.2%。粮食综合单产317.57公斤/亩。
全年粮食产量22.90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夏粮产量4.82万吨,减产0.4%;秋粮产量18.08万吨,增长0.7%。全年谷物产量13.06万吨,增长1.0%。其中,稻谷产量6.11万吨,增长5.3%;玉米产量6.83万吨,减产2.4%。全年猪肉产量4.56万吨,下降6.7%。生猪出栏60.28万头,下降7.3%。年末生猪存栏41.18万头,下降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60.93亿元,比上年下降0.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卷烟及配套产业增长19.3%。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4.1%。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5.51亿元,比上年增长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12亿元,增长3.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01亿元,增长5.4%;金融业增加值14.46亿元,增长11.3%;房地产业增加值12.61亿元,下降6.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9.77亿元,增长4.4%。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全年公路运输总周转量比上年增长9.5%。公路客运周转量51181万人公里,下降6.0%;公路货运周转量54041万吨公里,增长11.2%。
全年铁路运输总周转量比上年下降7.0%。铁路旅客发送量72.76万人,下降1.6%;铁路旅客到达量66.92万人,下降4.3%;铁路货物发送量2.20万吨,增长2053.1%;铁路货物到达量27.97万吨,下降11.2%。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2.0%。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06万件,包裹业务0.36万件,快递业务272.38万件。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3.63亿元。电话用户59.0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53.4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69.21万户,其中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15.76户,手机上网用户53.45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3.2%。在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下降61.5%,饮料类下降48.5%,烟酒类增长10.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81.6%,化妆品类下降53.0%,日用品类下降25.5%,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45.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65.4%,中西药材类下降21.0%,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47.1%,家具类下降45.2%,通信器材类下降89.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汽车类下降6.8%。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下降15.6%。按投资主体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下降1.0%,民间投资下降35.4%。按计划类别分,建设与改造投资下降11.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6.8%。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134.4%,工业投资下降51.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3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下降9.6%,教育投资增长16.2%,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308.7%。
全区公路总里程6030公里。路网密度250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93亿元,比上年下降36.8%。其中,住宅投资9.30亿元,下降39.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23亿元,下降36.2%。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5666.5万元,比上年增长64.5%。其中,出口5598.51万元,增长806.7%;进口67.99万元,下降97.6%。按美元计算,货物进出口811.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3%。其中,出口801.68万美元,增长730.0%;进口9.81万美元,下降97.8%。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9亿元,比上年下降10.4%。其中税收收入17.55亿元,下降7.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14亿元,比上年下降1.4%。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63.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1%。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63.67亿元,增长1.1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94.52,比上年末增长17.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94.52亿元,增长17.4%。
全区共有证券营业部4家,证券分公司2家。
全区共有营业性保险分公司22家。保费总收入12.44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4.71亿元。人寿保险收入7.73亿元,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3.19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2.44亿元,人寿保险赔付0.74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98元,比上年增加2363元,增长10.8%。全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152元,比上年增加619元,增长4.0%。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22元,比上年增加2887元,增长8.9%。其中,工资性收入17331元,增长10.3%;经营净收入11097元,增长7.7%;财产净收入2956元,增长6.7%;转移净收入3938元,增长7.8%。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012元,比上年增加306元,增长1.4%。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5元,比上年增加1169元,增长9.9%。其中,工资性收入3683元,增长10.3%;经营净收入4293元,增长13.6%;财产净收入298元,增长12.8%;转移净收入4701元,增长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34元,比上年增加555元,增长5.8%。
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6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0.3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2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6.0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6.0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5.0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58万人。
年末全区共有20324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006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330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1941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8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440元/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754元/月,集中供养孤儿补助标准1404元/月,社会散居孤儿补助标准1204元/月。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截至年底,全区共有科技型企业26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全区市级双创平台达6家,国家级达4家。全年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43项,下达项目资金40万元。
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15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0件。获得专利授权8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件。有效发明专利102件。
全区共有注册商标2921件,比上年增长19.8%。地理标志5件。
全区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27所,普通小学71所,幼儿园14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5%,初中入学率100.0%,小学入学率100.0%,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0.1%。学前教育普惠率95.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0%。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区共有博物馆1个,民族文化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2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共有国家级综合档案馆1个。
全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3%。其中,接待过夜游客684.4万人次,增长52.0%;接待一日游游客2315.6万人次,增长43.5%。全年旅游总收入160亿元,比上年增长45.3%。年末全区拥有国家A级景区8个,其中4A级景区8个。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7个,其中,医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乡镇卫生院24个,村卫生室178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4047张,其中,医院床位3084张,乡镇卫生院床位562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7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98人,注册护士1198人。
全年在市级及以上体育赛事中获得金牌20枚,银牌28枚,铜牌31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2.4%,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3.2%。
全年水资源总量14.76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957.9毫米。用水量0.86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49平方公里。
全区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完成营造林面积约14.3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68%。
全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昼间达标率100%,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2.3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62.4分贝。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评价为较好;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一级,评价为好。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8天。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12微克/立方米。
全年地质灾害应急处置24起。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1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48人,比上年下降2.4%。
注:
1. 本公报中2019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 其他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
4. 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5.工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等八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
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7.行业统计标准:
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
资料来源(以文中数据为序):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社保局;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数据来自区扶贫办;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局;邮政数据来自重庆市邮政管理局二分局;通信数据来自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委;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部分金融数据、证券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黔江银保监分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区医保局;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数据来自区民政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量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委;文化、旅游数据、体育数据来自区文化旅游委;档案数据来自区档案馆;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水资源数据来自区水利局;自然保护区、林业、森林数据来自于区林业局;噪音、空气监测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生产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地质灾害数据来自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农业、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黔江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