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人民政府:www.susong.gov.cn

作者:盼影

更新时间:2023-01-16 11:24:24

宿松县人民政府:www.susong.gov.cn

宿松县人民政府网站。

"中国·宿松"政府门户网站,是由宿松县人民政府主办,宿松县人民政府、宿松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承办,由宿松县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宿松县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负责运维管理,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的大型政府门户网站。

概况
"中国·宿松"政府门户网站本着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实用、好用、够用的原则,围绕"创建透明型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营造民主型政府"的要求,对网站进行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三大功能定位。是宿松县政府通过互联网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提供在线服务、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平台。

鉴析
"中国·宿松"政府门户网站按照宿松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为民办实事"要求,在领导高度重视下,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为进一步优化我市公共服务环境,提升利用信息手段为市民和投资者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的能力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门户网站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依据相关的政策法规,重点对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和业务进行梳理,提供网上公共服务查询,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傍大别山余脉,南临长江。全县辖9镇13乡209个村(社区),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总人口87.35万。

宿松县人民政府:www.susong.gov.cn

宿松历史悠久。于汉高祖后四年(公元前184年)设立松兹侯国,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称宿松县并沿用至今,距今2200多年历史。宿松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四大地方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民间戏曲文南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诗歌之乡,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境内拥有国家3A级景区“长江绝岛”小孤山、“南国小长城”白崖寨。

宿松资源丰富。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区、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有耕地95万亩、山场73万亩、可养水面84万亩。是全国优质水产品基地县,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蟹、虾、鳖、芡实等名优水产品久负盛名,其中“黄湖牌大闸蟹”远销港澳台、日韩等地。境内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28种,其中磷矿石储量占全省一半以上、优质石灰石储量居全省前列。棉花年常产超过2.5万吨,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和棉花生产百强县。

宿松区位优越。地处皖鄂赣三省结合部和800里皖江之首,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对外交通便捷,105国道、沪蓉高速、合九铁路以及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距合肥、武汉、南昌等中心城市均两个小时车程以内,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地形地貌:宿松地质构造属于淮阴地质古大陆向南京拗陷过渡地带的大别山山脉东部末端。对本县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响的是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尤其是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故地貌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形成了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异明显,其中西北部为山区,境内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8座,最高峰罗汉尖海拔1015.5米,为松杉竹茶主要产区;中部为丘陵,面积854平方公里,为本县最大面积的自然类型区,为粮油主产区;中南部有龙感湖、黄湖、大官湖和泊湖四大湖泊,总面积104万亩,为优质水产基地;南部为冲积平原,是优质商品棉集中产区。水文和水资源:宿松属于长江流域河流水系,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总的特征是西北部河流多而长,东南部少而短。发源于大别山的凉亭河、二郎河两大河流,,具有山区河流的一定特征,其中二郎河流域面积597平方公里,凉亭河流域面积289.3平方公里,它们把大别山南麓的径流串入湖泊(县域中部和南部,水面辽阔,水资源丰富,有连成整体的泊湖、黄湖、龙感湖和大官湖),自西向东经华阳流入长江。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山区降水多于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时数2023.7小时,无霜期25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

隋以前及五代与元,境内行政区划无考。

一、唐宋至明清时期区划

唐,县辖9乡。

宋,县辖3乡。

明,县辖6乡,每乡6图,每图1里,每里10甲;县城设二图,里、甲建置同乡;共设38图,38里,380甲。

清初 裁6乡为东、南、西、北4乡,每乡仍设6图,每图1里10甲,县城仍设2图;共设26图26里260甲。乾隆十三年(1748),以图甲烦琐难稽,改里为庄,各庄设保,保数不均;县城改设4厢,每厢1保;共设4乡46庄4厢99保。道光二十九年(1849),增2庄,保数不详。宣统二年(1910),按筹办地方自治需要,改乡为区,设东、南、西、北、中5区,除中区外,各区分设3区;共设13区,辖48庄。保数不详。

二、民国时期区划

民国元年(1912),仍袭清宣统区划。民国24年废庄,建联保制,设联保办事处。联保数不详。民国28年废联保制,实行乡(镇)、保、甲制。民国29年设5区1镇21乡48保。民国30年增设2乡。民国36年并23乡为15乡。民国37年恢复23乡。同年6月,全县设6区21乡233保。以上甲数无考。

民国38年(1949),3月28日宿松县全境解放。9月,废保甲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组织,设区、乡、村。全县设6区(二郎、凉亭、九姑、坝头、许岭、城关)、25乡(镇)、247村。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建国初,县内区划如前。1950年6月调整区划,增设陈汉区、长岭区,增设79乡、474村,全县共设8区104乡(镇)721村。8月城关区改称金碧区。

1951年6月,农村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各村建立季节性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以下简称互助组)。至年底,全县有互助组6353个,其中常年互助组1792个,季节性互助组4561个。

1952年1月,分二郎区为二郎区和破凉区,凉亭区为凉亭区和张畈区,坝头区为复兴区和汇口区,许岭区为许岭区和下仓区,金碧区为城关区和佐坝区,长岭区改称程集区。县辖13区,区辖137乡(镇)。冬,九姑、城关、佐坝3区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初级社),下设生产队和作业组两级组织。

1954年6月增设大官湖区。

1955年有初级社506个。县试办5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高级社),各区共试办13个高级社。

1956年1月,并二郎区、破凉区为破凉区,凉亭区、张畈区为凉亭区,九姑区、大官湖区为九姑区,复兴区、汇口区为复兴区,许岭区、下仓区为许岭区,佐坝区、城关区为城关区,全县设8区143乡。9月,撤城关区,改设佐坝区和城关镇。同时,撤并区辖乡,全县设8区1镇36乡。

1957年1月,分城关镇为弹山乡和城关镇。县辖8区1镇1乡,区辖36乡。年底,全县有高级社468个。

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以下简称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即乡社合一,并按军事编制下设营、连两级生产组织。后改营、连为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全县468个高级社并为34个公社。10月,撤复兴区,设红旗公社,并弹山乡(东风乡)、城关镇为城关东风公社。至1959年12月,全县设7个区、36个公社、319个生产大队(生产队数不详)。

1960年1月,改乡社制为区社制,实行1区1社,原乡社改为管理区。分城关东风公社为东风公社和城关公社。全县共设10个大公社,下设34个管理区,313个生产大队,4617个生产队。9月,撤销8个大公社,恢复8区,改破凉区为二郎区,保留城关公社、东风公社。全县调整为县辖8区2个公社,区辖42个公社(撤销管理区),共391个生产大队,4个街道委员会。

1966年5月,并佐坝区和东风公社为佐坝区。

1968年,县、区、公社、生产大队成立革命委员会,生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

1969年3月撤销佐坝区,设佐坝公社,撤并乡级公社18个。县辖7区2个公社,区辖29个公社。

1972年9月,佐坝公社复为佐坝区,分城关公社为东风公社和城关镇。1976年4月,陈汉区内增设钓鱼台公社,辖三合、齐畈、陈屋、太平、方山、鸡鸣、白鹤、和平、郑冲9个大队。至1976年10月,县辖8区1镇1个公社,区辖41个公社。

1978年,县辖陈汉、凉亭、二郎、程集、许岭、佐坝、九姑、复兴8区和城关镇、东风公社,区辖39个公社。全县有371个生产大队,3个街道委员会,4002个生产队。8区所辖公社如下:

陈汉区辖隘口、北浴、西源、红星、朱湾、柳坪、钓鱼台7个公社;二郎区辖铜铃、二郎、梅墩、韭山、韩文5个公社;凉亭区辖凉亭、趾凤、柳溪、河塌4个公社;程集区辖长铺、高岭、马塘、程岭、乔木5个公社;复兴区辖复兴、程营、汇口、洲头、坝头、套口6个公社;九姑区辖九姑、毛坝、木梓、新前4个公社;许岭区辖碎石、胜天、许岭、东洪、长湖5个公社;佐坝区辖新兴、洪岭、佐坝3个公社。

1981年3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7月,分九姑公社为新安公社和九姑公社。10月,撤销区革命委员会,恢复区公所。12月,撤销镇、公社、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及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恢复镇、公社管理委员会,实行政社分置。

1982年6月30日,县辖8区1镇1个公社,区辖40个公社;有391个大队,3个街道委员会,6279个生产队(据县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

1983年1月改东风公社为五里公社。

1984年3月15日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恢复镇、乡人民政府,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为村民小组;改街道委员会为居民委员会。7月,复兴乡升格为区级镇。至此,县辖8区2镇1乡,区辖39乡;有391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6019个村民小组。

1986年8月,许岭乡升格为副区级镇。10月,划出长湖乡的白塔、祝山、新成、九城4村,成立九城(后亦称九成)乡。

1991年,县仍辖8区2镇1乡,区辖1镇39乡。村民小组增加到6145个。8区所辖乡、镇及其驻地分别为:

复兴区公所驻复兴镇,辖套口、洲头、坝头、汇口、程营5乡。乡政府驻地分别为套口街、洲头街、坝头街、汇口街、程营街。

九姑区公所驻向阳岭,辖九姑、新安、木梓、毛坝、新前5乡。乡政府驻地分别为九姑岭、新安岭、木梓树、万元墩、石龙庵。

许岭区公所驻许家岭,辖许岭镇及雨岭、碎石、长湖、东洪、九城5乡。镇、乡政府驻地分别为许家岭、求雨岭、碎石岭、下仓埠、东洪、白塔。

程集区公所驻长岭铺,辖高岭、长铺、程岭、乔木、马塘5乡。乡政府驻地分别为朗屋岭、长岭铺、程家岭、乔木岭、松塘岭。

佐坝区公所驻王家岭,辖新兴、佐坝、洪岭3乡。乡政府驻地分别为王家岭、佐家坝、洪家岭。

二郎区公所驻破凉亭,辖二郎、铜铃、韭山、梅墩、韩文5乡。乡政府驻地分别为二郎河、南屏庙、狗尾欠、五谷庙、韩文岭。

凉亭区公所驻凉亭河,辖凉亭、柳溪、趾凤、河塌4乡。乡政府驻地分别为凉亭河、枫香驿、趾凤河、毛家岭。

陈汉区公所驻陈家院子,辖广福、朱湾、钓鱼台、柳坪、北浴、隘口、西源7乡。乡政府驻地分别为广福寺、朱家湾、三合口、柳树坪、跑马厂、隘口街、肉铺。

1992年2月,按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精简机构,撤区并乡。经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全县设8镇14乡。柳坪、北浴、趾凤、高岭、河塌5乡保留原建制,乡政府驻地及所辖区域不变;其他17乡镇调整区划。城关镇、韩文乡及五里乡的弹山、弓箭、前山3村并为孚玉镇;复兴镇、套口乡并为复兴镇;汇口乡、程营乡并为汇口镇;许岭镇、雨岭乡、碎石乡并为许岭镇;东洪乡、长湖乡、九城乡并为下仓镇;柳溪乡、凉亭乡并为凉亭镇;铜铃乡、二郎乡并为二郎镇;梅墩乡、韭山乡并为破凉鎮;马塘乡、长铺乡并为长铺乡;朱湾乡、广福乡、钓鱼台乡并为陈汉乡;西源乡、隘口乡并为隘口乡;五里乡及毛坝乡的万元、黎冲、杨树、横港4村并为五里乡;新兴乡、洪岭乡、佐坝乡并为佐坝乡;乔木乡、程岭乡并为程岭乡;九姑乡、新安乡并为九姑乡;木梓乡、新前乡及毛坝乡的平岗、毛坝、金川、坪岭4村并为千岭乡;坝头乡、洲头乡并为洲头乡。撤并后,全县8镇14乡,辖388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5926个村(居)民小组。

1994年,孚玉镇城门冲村委会改为孚玉居委会,前山村委会改为龙井居委会。1996年,孚玉镇增设古塔居委会。1998年1月,撤销长铺乡设长铺镇。

2017年,全县辖9镇13乡,191个村委会,18个社居委。

宿松处于吴楚文化交汇地带,钟灵毓秀,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发祥地;黄梅戏以其动人婉转的甜润唱腔,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倍受人们喜爱,历经千年风雨,芳香依旧沁人心脾;构成黄梅戏唱腔和剧种基础的“断丝弦锣鼓”( 以打击乐为主、间以丝竹音乐伴奏的民间器乐形式,曲牌有30余首,分为打击乐和丝竹乐间奏的断丝弦曲牌、锣鼓曲牌、弦乐曲牌三类)和“文南词”( 一种类似歌舞演唱的形式,多为2~4人演出,其典型代表作为1950年代初期佐坝区虞松峦村文南词剧团排演的《浪子抛球》)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两朵民间艺术奇葩,至今广为流传。鼓书是流行于全县广大地区的一种单人表演的表演形式,表演者左手持檀板(牙子),右手轻巧鼓锤敲击一用数根近米长的竹杆做成的鼓架支撑的一面小扁鼓,说书人在表演过程中,有四句头或二句头的清唱,有或长或短的说白段落,说唱中的开头、中间、末尾均夹以节奏很强的鼓板打击声。灯班·灯会·灯展:民间春节灯班在全县较为活跃,灯班的“大件”是龙灯,一般还有舞狮、彩船、挑花篮等,灯班中夹以各色方圆、大小不等的花灯,还有锣鼓班子和吹奏“的号”者。许岭、下仓的灯会,佐坝的龙舟会,晓星、赵岭的狮舞,百余年来深受县内外群众欢迎。民间工艺:根雕是上世纪90年代在我县兴起的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造型艺术,宿松从事根雕创作作品较多且有一定造谐者有周青、洪水先等人;周青,安徽省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现有根雕作品300余件,其根雕《芭蕾》1977年获解放军某部建军50周年美展一等奖,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根艺美术家”称号。木雕工艺在宿松由来已久,早期作品多为佛像和花板;许岭镇高家的木雕佛像曾销往外省外县,小孤山启秀寺有一帧观音菩萨像是其作品。花板雕刻是宿松颇有历史渊源的工艺制作,其作品用于床、柜、建筑饰品或构件,县内陈汉、凉亭、二郎、隘口、北浴等地均有从事花板雕刻的艺人。纸扎工艺在宿松有相当长的历史,民间扎制花灯、龙灯、祭品等艺匠较多,特别是扎制的祭祀工艺品,如亭台屋宇、花鸟人物,栩栩如生。石雕石刻艺术源远流长,石雕作品有狮、龙、凤等,石刻作品以碑刻居多,不仅运用阴阳刻技法雕刻文字,有的还刻有各种图案,如龙凤花鸟,人物走兽;程岭乡王惠文石雕石刻技艺水平较高,宿松小孤山、太白书台、彭泽龙宫洞等处都有其作品。盆景制作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喜爱盆景并亲手制作者渐多,作品有山石盆景、植物盆景、珊瑚盆景、木雕盆景、山石、植物盆景等。竹编工艺上世纪80年代兴起,工艺竹编有花钵套、果盘、食品盒、竹制工艺凉席等。剪纸在宿松民间较为时尚,有绣花鞋、窗花等。民俗乡风:语言,本县语言比较复杂,与地理位置有直接关联;宿松话可能受到古文字声韵的影响,学诗韵,呼平仄,较易入门,但由于尾音重,学普通话、拼音字母和外语,发音较难准确。如把“来”叫“雷”,“吃晚饭”叫“过夜”,“吸烟”叫“吃烟”,“妻子”叫“堂客”等。居住,建国前,在封建宗族制度影响下,农村崇尚家族群居即同姓同族的人员聚居在一个村落,房屋连在一起,一进多重,暗巷穿通,中有祖堂和大门,宅户相望,门窗相对。建国后,经土地改革,广大人民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通户减少,独户增多,一般都是“明三暗五”。近年来,许多村落建起了康居新村,与城里在居住条件上的差异进一步缩小。衣饰,本县人民在衣饰方面,素有爱美俭朴的传统,青春少女,尤爱打扮,入学青年,甚讲整洁,新婚夫妇,必穿华丽。旧时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已很难看出痕迹。饮食,本县居民,向有“一日三餐”、“ 一稀两干”或“两稀一干”习惯。惟逢年过节、婚丧贺吊诸喜事,则盛办酒席,分海参席、香荩席、木耳席之类,酒菜甚丰,而且席位排次较严,礼节颇多,有里俗遗风。节日还沿袭旧的饮食传统,元宵吃汤圆,三月三吃避疫耙,端午吃粽子、饮雄黄酒,中秋吃月饼、糍粑、咬菱角,重阳吃螃蟹、饮菊花酒,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春节除买鱼肉外,还讲究做印子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流活动频繁开展,饮食渐有南北风味。婚姻,婚姻制度在建国前多为封建习俗,婚姻过程一般经过托媒说合、父母同意定婚、亲家过门、女婿上门、行报日礼、迎亲礼、抬嫁妆、新郎新娘拜堂、合卺交杯、谢媒、酬谢宾客、三朝回门等仪式。而新娘坐轿上门,行前要哭嫁,放鞭炮,吹喇叭,敲锣鼓,热热闹闹送走。至门前,新婿要迎接,择福寿兼备之妇女二人为“牵娘”,扶新妇下轿。新妇以红帕蒙首,同新郎一起,先入堂拜祖先、天地,夫妇交拜,再入洞房,由新郎揭开红帕,夫妻并坐喝好顺茶,行合卺礼,晚上还撒帐,闹新房。次日谒舅姑,新妇同舅姑共餐。三日入厨作羹汤,夫妻结伴回娘家探亲,当天返回。民国期间,城镇大户人家亦有仿西式结婚者,其礼节大有改进。建国后,男女婚姻获得自由,婚礼一般从简,但也要经过双方恋爱、上门定亲、节日互相往来、正式迎亲结婚、回门探亲等过程。农村婚礼较隆重,旧习较多,定婚前要托媒介绍,定婚后,一年三节要向女家送厚礼,定婚时要加送衣服贵重礼物,结婚时要加送边猪坛酒。现在推行文明新风,移风易俗,许多婚礼习俗并没有那么繁琐的细节。丧礼,旧时陋习,颇尚迷信,凡老父老母死后,一律要举行丧葬礼仪,以尽子女孝意。穷人家办丧事一切从简,豪富人家则大肆铺张,从服丧到殡葬,一般要经过如下礼节:断气时要抬上门板,烧送路钱;遗体洗澡,穿衣下塌后,在送进棺材;讣告亲友,设置灵堂,子女轮流守孝;至亲穿白色孝服,妇女系白裙,亲友穿白盖头,穿半截白鞋;三日内接受亲友来吊,入殡封棺;来吊者送轴、挽联和钱,有的加送三牲,均要焚香跪拜,孝子在帷内跪拜回礼,放鞭炮,奏哀乐助哀;灵柩停放期间,请道士做斋、和尚念经,有管灯、做七、收敛、破狱之类迷信项目,目的是为死者超度灵魂,入地狱免罪;出殡前做堂祭,礼生呼礼,哭诉祭文,孝子腰系草绳,脚穿麻鞋,手执孝棒,头披白布盖头,随礼生环堂祭奠三次,反复上香叩首,哭泣至哀;出殡时鸣锣开道,燃放鞭炮,沿途丢纸钱;入葬前要请风水先生择地,定出墓葬的方向和时日,提前掘穴,按时营葬。建国后,这些旧俗和迷信活动基本制止。节日,节日在民间流行的较多,几乎月月都有,以农历节候而定。正月初一为元旦,又名春节,早起开门,放鞭炮,出天方,拜家长,互相祝福。饭后,邻里造拜,名曰贺年,亲友开始往来。是日,不洒扫庭厨,取蓄藏也,见面均讲“恭喜发财”。初七为人日,傍晚鸣鞭炮,如除夕,祝人类长寿。十五为元宵节,盛行玩龙灯和花灯。二月十五为花朝节。三月清明日为清明节,祭祀、缅怀祖先、先烈。四月初八为浴佛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六月初六为天中节,七月初七为七巧节、十五为中元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十月十五为小阳春,腊月初八为腊八节、二十三日送灶神、二十四日过小年、腊月最后一天为除日。建国后,一部分仍保留下来,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另外还增加了许多公历上的重要节日,如三·八、五·一、五·四、六·一、八·一、十·一等,可谓新旧兼顾,推陈出新。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抗疫、防汛、脱贫攻坚中持续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全县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
1.粮食生产整体稳定,畜禽生产恢复较好。全年粮食产量40万吨,同比下降2.2%,其中小麦全年产量同比增长2.3%,稻谷全年产量同比下降4.6%,玉米、豆类、薯类产量均实现正增长。四季度末,生猪存栏17.3万头,同比增长17.6%,活家禽存栏453.7万只,增长77.7%。全年生猪出栏28万头,同比下降9.9%。活家禽出栏1774万只,同比增长16.4%。禽蛋产量产量2.5万吨,同比增长22.1%。

2.工业生产增长较稳,首位产业增势较好。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初步统计,首位产业累计完成产值同比增长6.3%,其中纺织业产值同比增长15.1%;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7%。全县工业用电同比增长5.2%。

3.全年社消零实现正增长,服务业持续复苏。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其中限上零售额同比下降7.1%,降幅较三季度收窄0.1个百分点。截至11月份,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6%,降幅较三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

 

百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等相关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客服QQ:981710980
© 2020 - 2022 备案号:桂ICP备18001124号-5 | 自由分享各种资源,资讯,影视,娱乐等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