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荫县政府网:http://www.jyx.gov.cn/
“中国·嘉荫”门户网站是嘉荫县人民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的政府门户网站,是嘉荫县人民政府及各部门信息发布的总平台、对外宣传和为民服务的总窗口。
“中国·嘉荫”门户网站是由嘉荫县人民政府主办、市政府各部门及各县区承办的市政府门户网站。网站主要侧重于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办事服务、与公众开展交流互动,现有走进嘉荫、政务公开、政民互动、政务服务等一级栏目。
嘉荫县隶属于黑龙江省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8°83′~49°26′5″,东经129°9′45″~130°50′。东北界河黑龙江与俄罗斯相邻,属黑龙江省伊春市辖县,面积6740平方公里,2014年,嘉荫县总人口为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3万人;包括满、回、朝鲜、鄂伦春、蒙古等少数民族。
嘉荫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北部,海拔高度在150-763米之间,平均海拔436米左右,农业区平均海拔300米左右。 嘉荫县冬季漫长、干燥、严寒;夏季温和多雨;早春低温多雨雪易涝,暮春少雨易干旱;秋季降温迅速,常有冻害发生。 嘉荫县有黄金、褐煤、膨润土、麦饭石等。 嘉荫县有红松、落叶松、黄菠萝、胡桃楸等。 嘉荫县水果类有都柿、山葡萄、山梨等。
2013年,嘉荫县重点围绕农、畜、山特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开发和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提高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农村一、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79%∶8.9%∶12.1% 调整到59%∶18.9%∶22.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89.1%以上,畜牧业标准化饲养比率提高到43%,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渔业总产值达3000万元,年均递增6.8%;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嘉荫县,原名佛山县。境内濒临黑龙江南岸有座山峰,清代礼教徒于山上建有观音庙,故称"观音山"。后来通称为"佛山"。
组成沿革
嘉荫县
1955年,为更改重名县名时,以南境嘉荫河命名,改为嘉荫县。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管辖。
1908年8月5日,黑龙江巡抚奏准,拟于观音山设置佛山府,于乌云河设置乌云直隶厅。均定"缓设"。中华民国成立后。
1912年7月,添设萝北厅设治局,归萝北厅设治局管辖。
1916年5 月,于萝北县北境温河镇设置乌云设治局,佛山一带归乌云设治局管辖。
1927年7月12日,黑龙江省长公署发布训令,于乌云设治局东境佛山镇设置佛山设治局,
1927年9月1日,为设治局开办日期。隶属黑河道。因佛山镇无民房租赁,设治局在朝阳镇租用民房办公。
1929年2月14日,黑龙江省长公署训令,将佛山设治局改为佛山县,列三等县。由省直辖。
1930年6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于朝阳镇修建县署。
1930年9月末落成,佛山县政府移入新房办公。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
1934年12月,划归黑河省管辖,1941年8月划归三江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合江省。
1947年5月,撤销乌云县,大部分区域并入逊克县,乌云河以南地区划归佛山县。
1947年8月,县矿机构合署,县政府驻北沟。
1947年12月,批准划归松江省管辖。
1948年3月,正式办理接交手续。
1949年5月,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1949年12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又决定划归松江省。
1951年10月,县政府由乌拉嘎金矿驻地北沟移驻朝阳镇。
1953年3月,将佛山县再度划归黑龙江省黑河专区管辖。后因与广东省佛山县重名。
1955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准,将佛山县更名为嘉荫县。
1965年12月9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逊克县富饶公社划归嘉荫县。
1970年4月,嘉荫县由黑河地区划归伊春地区。
1979年12月14日,撤伊春地区恢复省辖的伊春市,嘉荫为伊春市辖县至今。
1992年,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东北麓,黑龙江右岸。南与萝北县、鹤岗市为邻,西与伊春市、逊克县接壤,北、东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嘉荫县隶属于黑龙江省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8°83′至49°26′5″,东经129°9′45″至130°50′。东北界河黑龙江与俄罗斯相邻,属黑龙江省伊春市辖县,面积6740平方公里。
地貌
嘉荫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北部,海拔高度在150-763米之间,平均海拔436米左右,农业区平均海拔300米左右。
气候
嘉荫县冬季漫长、干燥、严寒;夏季温和多雨;早春低温多雨雪易涝,暮春少雨易干旱;秋季降温迅速,常有冻害发生。
水文
嘉荫县境内主要河流有5条,即嘉荫河、结烈河、乌云河、乌拉嘎河、平阳河等。
行政区划
2014年,嘉荫县共设辖3个镇、6个乡:朝阳镇、乌云镇、乌拉嘎镇、常胜乡、向阳乡、沪嘉乡、向阳乡、红光乡、保兴乡、青山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嘉荫县耕地面积131万亩,适宜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126万亩,境内有大小河流56条,泡塘湖泊星罗棋布,可养殖水面1.8万亩。林业施业区面积550亩,有林地面积366万亩。
矿产资源
嘉荫县有黄金、褐煤、膨润土、麦饭石等。
林木资源
嘉荫县有红松、落叶松、黄菠萝、胡桃楸等。
生物资源
嘉荫县水果类有都柿、山葡萄、山梨等。
嘉荫县野兽类有黑熊、野猪、马鹿等。
嘉荫县鱼类有鲤、鲫、鲟、鲑等。
人口民族
2014年初,嘉荫县总人口为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3万人;包括满、回、朝鲜、鄂伦春、蒙古等少数民族。
经济概况
第一产业
嘉荫县农业
2013年,嘉荫县农村经济结构调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自然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和充分利用,构建高效生态型农业发展格局。逐步建立完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 大力推行豆麦杂、豆薯杂、豆米杂等轮作模式,扩大无公害、优质作物面积。重点围绕农、畜、山特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开发和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提高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农村一、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79%∶8.9%∶12.1% 调整到59%∶18.9%∶22.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89.1%以上,畜牧业标准化饲养比率提高到43%,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渔业总产值达3000万元,年均递增6.8%;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
第二产业
村民自发组织抢险救灾
2013年,嘉荫县经济实现新跨越。嘉荫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突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这一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边陲名城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持续加速、结构日趋合理、总量不断增加的良好态势。嘉荫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7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517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0%。
第三产业
嘉荫县旅游业
2013年,嘉荫县旅游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嘉荫县接待游客25.96万人次,同比2012年增长38.4%;旅游收入实现1.2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44.8%。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工业效益提升速度不断加快,县属工业增加值实现1.5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2%。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口岸进出口货物8.3万吨,同比2012年增长44%;对俄进出口贸易额实现3352万美元,同比2012年增长3%;出入境人员达到2.9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