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汉服、赏曲艺、品茶香……在北京乐成国际学校,非遗文化大放光彩。近日,在该校举行的“中国节”传播非遗文化活动中,传统戏剧、传统医药、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服装等非遗体验,让不少学生近距离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国际传播,非遗文化迸发勃勃“生”机。
非遗文化活动“中国节”走进北京乐成国际学校
作为一所植根中华、学贯中西的国际学校,“中国节”活动有望成为北京乐成国际学校一年一度的特色项目。今年“中国节”活动,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开展了书法、汉服、茶艺、剪纸、针灸、面塑等10个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以及中国节集市、中国节义卖会等特色活动。
中国茶艺吸引众多国际师生参与
文化传承,贵在参与和体验。独具一格的工作坊,引来不少学生、老师以及家长们驻足。在剪纸工作坊中,一把剪刀“剪”出别样人生;在汉服工作坊,表演者衣袂飘飘,着汉服、行古礼,传递仁爱思想;在面塑工作坊中,千年的面塑手艺勾勒出惟妙惟肖的人物,欢笑声、惊叹声、称赞声不绝于耳。
“我们邀请了多位中国非遗文化传承人和艺术家,售卖他们的艺术作品,学校公益爱心社团也将发起义卖。”活动发起人及总策划、北京乐成国际学校11年级学生李佳宜告诉记者,活动筹得的义卖款将全部捐赠给需要帮助的群体,如孤儿院儿童、自闭症儿童,拯救生命。在她看来,这也是非遗文化深厚底蕴的另一种诠释。
“中国节”活动发起人及策划人北京乐成国际学校11年级学生李佳宜在活动现场
非遗的持久魅力在于影响未来。记者了解到,除“中国节”活动外,北京乐成国际学校的同学们也在其他方面深度参与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国际传播,同学们心里早已种下了非遗“种子”。同学们表示,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他们也将尽其所能,努力传承好、弘扬好中国传统文化。
北京乐成国际学校中学部校长Mark Sullivan(左一)和指导老师Petch(右一)
北京乐成国际学校中学部校长Mark Sullivan在活动结束后表示,该校的宗旨是挑战并赋予学生同情心,激励学生为所有人的利益和世界开展可持续行动。“中国节”活动是一项以学生为主导并发起的项目,在这样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追随自己的热情与志向,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勇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一些特别的行动并与其他人分享,这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今后,学校将为学生提供更多这类机会。(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