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催人奋进,给人以无穷的力量。作为一名基层教师代表,我有幸见证并参与到了过去10年家乡的发展,看到了学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在大山里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我感到非常自豪。
从报告中,我更加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地区教育发展的无比关心,对脱贫群众的无比关爱。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我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教师,再到副校长,这让我感受到生在这样的时代和国家非常幸福,也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我的家乡望谟县曾经是深度贫困县,虽然表面上穷在交通闭塞,但根子上穷在教育。我清楚地记得,我2012年刚回来时,还有许多百姓不愿意送孩子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一些学生初三毕业就外出务工或早早结婚生子。因此,我们发起“走乡村助学行动”,利用周末和假期走村串寨,四处劝学。过去10年,摩托车骑坏了8辆,但通过努力,我们先后帮助了1800多个孩子重返校园,还牵线资助贫困学生4200多人。
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望谟县实现了“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好教育”,学生们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家长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都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让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
如今,在望谟县,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教育质量越来越好,全县最漂亮的建筑和最好的环境都在学校。我所在的望谟县实验高中,是2018年投入1.6亿元新建的,占地面积130多亩,能够容纳学生3600人,各种配套设施齐全,体育馆、图书馆、音乐舞蹈室等都有。随着教育设施的全面改善,教育质量也巨大提升,从2012年全县只有70人考上大学,到今年有1300多人,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教育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出路和更多的选择。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家乡建设的人才优势凸显。中央部署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以来,宁波余姚、广东惠东与望谟结成帮扶对子,还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我们以工作室为依托,围绕公益讲座、教师研修培训、思政教育、学生资助等开展工作,累计培训校内外教师超过10万人次,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让孩子们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服务。同时,许多孩子大学毕业后,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又回来建设和发展家乡,“希望把家乡建设得更好,让更多孩子有更好的未来”。
乡村教育未来可期。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我看来,乡村教育现在尚存在一些“软肋”,如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他们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较少、自我学习能力和教书育人内驱力不足等。促进乡村教育更好发展,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如对乡村教育发展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优化教师准入机制,在乡村教师能力提升方面给予更多机会和平台;不断激发乡村教师内驱力,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留守儿童较多及家庭教育的缺位,乡村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该属于学生父母的责任,要为他们减负。
接下来,我将向师生们继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好目标、任务,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引好路、筑好梦,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带着梦想、走出大山、反哺家乡。同时,希望国家在教育上给予边远地区更多倾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给予乡村教师更多关爱。我也会继续扎根山区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在大山深处打造教育的高地,做好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守梦人。
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 刘秀祥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15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