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践行者—茶乡里的“守”艺人谭爱云

作者:柔蓓

更新时间:2022-12-08 10:09:20

绵绵起伏的山峦上,梯形茶园像绵延的绿浪,缓缓延伸向远处。茶树间,一盏盏捕虫灯静静伫立,茶农三三两两忙着采收秋茶,这里是广西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生态园。

微信图片_20221207193315

近年来,梧州市发挥原产地、原种茶、原工艺“三原”优势,进一步加快六堡茶生态茶园建设。截至目前,梧州市茶园面积已达20.43万亩,并于11月29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今,越来越多茶企迅速行动,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广西千亿茶产业半壁江山的战略目标,紧跟冲锋号角,迈出坚定的发展步伐。

其实早些年间,这里还不是这样的景象。

故事要从2011年说起,彼时,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之一的谭爱云,为响应当地党委政府号召,守住六堡茶产业,创立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积极投身于茶海的事业当中。

然而作为传统制作技艺的六堡茶难以突破机械设备的重重包围,效率和成本如同两座大山压在传统手艺人的头顶。如何“守”住老祖宗的东西?又能平衡机器带来的冲击?

要知道,六堡茶经历了数代制茶人的实践经验和总结,杀青、揉捻、堆焖、初蒸、发酵、复蒸、加压、干仓等传统六堡茶制作工艺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考究。经过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六堡茶不管是从外形、汤色、滋味、耐泡度都别具一格。实现可持续发展难度极大。

谭爱云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改良工艺及培养人才两方面推进。

微信图片_20221207193330

为了改良生产工艺,再次创造六堡茶产业辉煌,2009年,谭爱云为了在四柳村长群山创建400亩有机茶基地,并联合广大农民,采取“自主投资,标准化管理”为主的经营模式。严格按照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的有机茶园标准种植管理六堡茶,从根源上提升茶产区“造血能力”贡献力量。充分了发挥原产地、原种茶、原工艺“三原”优势。

2017年,又在六堡镇四柳村盘古寨建造了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创建了传统制作工艺六堡茶的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该生产线实现了茶叶加工全过程流水线作业,茶叶从鲜叶到成品“不沾地,不挨手”,有利于提高茶产品的品质和市场效益,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节能环保。

谭爱云的改良方法使得传统工艺与机械设备完美结合,不仅仅提高市场竞争力,打开了市场,更带动了一批人从事茶产业致富。

2021年,沁怡公司收购农户种植的茶叶约3万斤,其中属脱贫户的有约1万多斤,为农户创收达300余万元。沁怡公司茶园基地每年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月工资约2700元,解决了一些脱贫户在家就可以就业的问题。沁怡公司还大力扶持全镇农民种植六堡茶,辐射带动当地农民268户种植六堡茶2200多亩,其中30多户脱贫户种植六堡茶200多亩,帮助脱贫户增收近45万元。

另一方面,为带动当地茶农脱贫致富,谭爱云没有私藏,将她所有的知识拿出来,促进产业发展。

微信图片_20221207193335

为了培养传统制茶能手,谭爱云对企业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开展“师带徒”活动,切实发挥专家人才独特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后备队伍,通过实施“人才战略”让六堡茶这一特色产业越做越大,帮助更多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谭爱云紧抓校企合作,培养年轻一代掌握制茶工艺,多年以来谭爱云承接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桂林茶科所、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等单位1000多人次开展了“种植实践”培训、“六堡茶制作”等实用技术培训,专注于涉农科技成果向农业、农村、农户,特别是脱贫户的农业科技培训及技术转移服务。

如今,随着产业发展,越来越多人和谭爱云一起加入到六堡茶产业发展阵列里,为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

谭爱云也有诸多荣誉加身,2012年企业种植加工基地被定为“广西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13年企业旗下沁怡合作社被评为“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8年,谭爱云被评为梧州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十佳种植能手”,2019年谭爱云获得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企业旗下沁怡合作社被评为梧州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2021年中国500强合作社。

“如果让我在选择一遍,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是老祖宗的东西,一定要传承下去”谭爱云表示。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百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等相关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客服QQ:981710980
© 2020 - 2022 备案号:桂ICP备18001124号-5 | 自由分享各种资源,资讯,影视,娱乐等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