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加快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

作者:昕纯

更新时间:2023-02-24 12:00: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围绕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才支撑需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日前以“融通·融合·融汇——加快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为主题召开了第九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近日,围绕社会关注的应用型高校发展定位、教育结构优化、教育数字化助力产教融合发展构建新格局等热点问题,光明网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李平进行了专访。

  光明网:应用型高校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新作为?

  李平:应用型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点、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基点、是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节点。找准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强国、教育强国、产业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是应用型高校融入教育、科技、人才系统布局的先决条件,是应用型高校明确发展方向、明晰发展路径的重要依据,是应用型高校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遵循。

  一是找准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强国建设中的定位,支撑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都对劳动者知识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应用型高校要面向服务国家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能力与配置优化、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管理机制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队伍。

  二是找准应用型高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定位,构建职普融通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一方面,应用型高校主动作为承接职业院校学生的上升通道,扩大面向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比例,形成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应用型本科-研究型大学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找准应用型高校在产业强国建设中的定位,深化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各地政府要充分考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将产教融合发展作为基础性要求融入各项政策;院校要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将服务产业发展作为评价专业建设、配置学校资源的重要指标;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将深度参与育人过程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同步加强企业优质资源向院校的对接转化。

  四是找准应用型高校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定位,完善科教融汇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应用型高校是高校有组织科研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通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的重要枢纽。要充分发挥直接面向产业、直接服务产业的优势,汇聚院校、行业、企业优质资源,主动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工程技术创新,搭建高校创新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紧密合作的创新平台。

  光明网:如何通过优化教育结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李平: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推动教育结构优化,进一步凸显应用型特征,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一是加强产教供需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将产业人才需求预测作为加强人力资源储备、开展人才培养超前布局的有效手段,发布行业人才供需匹配分析与预测报告,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引导院校聚焦产业关键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与知识结构,在专业设置、课程模块、教学核心环节方面进行精准对接;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创新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开展适应产业变化和技术变革的专项培训,不断提高产业人力资源素质。

  二是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凸显应用型办学特色。应用型高校要坚持应用导向的办学方向,从同型竞争走向错位发展。主动建立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以特色发展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秉承差异化发展战略,把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专业做强、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专业做精、新兴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做实,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学科专业生态体系。

  三是注重学校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产学研结合,课程突出应用技术和工程技术教育,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行创新实践引领的教学模式,建立双导师制。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光明网: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

  李平: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指出,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为重塑教育形态、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一是技术赋能,提升育人质量与效能。强化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场景应用,积极探索多样态学习,充分运用慕课、微课、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建设基于产业实践环境与真实工作过程的仿真实训资源和平台,提供泛在、多元、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学习生态;创新数字资源建设模式,建立更加完善的科研机构、企业参与教育资源建设的机制,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学校和产业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和使用效率;设计适应数字化教学需求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教学过程评价与学生能力评价,助推教学质量提升。

  二是以数促融,创新数据治理方式。以人才供需匹配为契机,建立教育、产业数据共享机制,以市场化、开放共享的方式汇聚区域和行业人才供需、校企合作、实习就业等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作出合理分析和预测,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产教融合信息服务,打造面向院校、企业、人才的公共服务产品,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合理布局教育资源等决策行为提供数据支持,提升教育数据资源建设、管理与应用能力。

  三是开放共享,共建数字教育创新网络。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打造数字教育未来新空间、新图景。建立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打通企业全球化布局所带动的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供给网络,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国际化与开放共享。支持高水平应用型高校通过云学习、云交流、云合作等多种形式,在校企联合走出去过程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构建全球视野下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驱动产业和技术创新应用,逐步构建国际技术创新网络,形成应用技术教育创新网络的中国方案。(光明网记者田媛 邱晓琴)

东南亚跨境导航 tp钱包官方下载 吉他谱 场景一信息网 tokenpocket 广州讨债公司 昆山讨债公司 杭州讨债公司 南京讨债公司 旗胜站长目录 百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等相关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客服QQ:981710980
© 2020 - 2022 备案号:桂ICP备18001124号-5 | 自由分享各种资源,资讯,影视,娱乐等最新消息